1. 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条件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建设和发展情况: 学术队伍:本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现有研究人员3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4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4人被山东师范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人为青年泰山学者,1人获德州市现代生物首席专家岗位,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科研队伍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科研水平较高。 科学研究:“功能性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立足德州、面向山东”,结合山东省和德州市生物产业的发展规划,紧跟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在微生物育种及资源开发、功能基因及动物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资源植物利用及生长调控、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交叉应用技术方面形成了5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学术方向和科研团队,建设成了具有良好条件和较高水平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家自然基金立项、省部级各类科研立项、高水平论文及成果获奖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成绩。 条件建设:重点建设了微生物资源与利用、植物高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动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综合利用等实验平台。拥有离子束系统、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液-质谱联用系统、HPLC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群、定量PCR和超临界CO2萃取仪等各种先进设备,实验室面积近2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2100万元。完善了实验室共建、共享和开放机制,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 人才培养:近五年来,本实验室以科研促教学,培养优秀本科生500多名,其中220多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名。 学术交流:围绕着5个科研方向,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邀请了施蕴渝院士、陈润生院士等国内著名专家来实验室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20余次,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40人次,常规性学术交流每周一次以上。8名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或做博士后研究,与省内外20多所著名高校进行了广泛的联系,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室的综合科研能力。 2.所取得标志性成果、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情况及取得效益: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实验室逐渐组建并完善了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总值2100余万元,成立了一支以泰山学者为核心,由德州市现代生物产业首席专家、教授和优秀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近五年以来,实验室成员相继获批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人才项目10项,获得科研经费97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8项,完成成果转化1项,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南京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医学中心和生物信息学中心、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信息和通信技术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设期间,依托本实验室成立了德州学院生物物理应用技术联合体及理事会,在此平台上培养19名生物物理交叉研究的硕士研究生,所培养的研究生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8篇,极大带动了德州学院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支撑并全面提升了学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物理等相关本科专业的建设水平。 |